彩票店兑奖钱哪来的?
近日,一则“男子在彩票店门口晕倒,嘴里念念有词‘千万不能醒来,赶快去找老板兑奖’”的网帖,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网友调侃:“估计这是全世界首例活活被大奖吓晕的病人。”但更多的网友表达了对中奖者不负责任行为的无奈和嘲讽。而据《重庆晨报》爆料,这位重病男子之所以急于兑奖,是因为其已中得1289万元大奖,但尚未实施领款,于是急病发作。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像这位重病男子彩票兑奖心急如焚的情形其实并不罕见。每当有彩民凭借中奖彩票拿到巨款后,人们最常见的问话便是:“你准备怎么用这笔钱?”而在人们的热切注目下,这些中奖者或将其存入银行,或用以购买理财,或变现作为创业资金,或是用于家庭生活支出,总之,答案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正当”、“合理”消费。
尽管在金钱的使用方式和体现方式上,中奖者完全可以有自由裁量的空间,但在使用奖金的具体动机和希望达到的目的上,人们的确有了更多的期待和要求。尤其是当巨大的金钱利益直面琐碎不堪的生活现实时,怎样兑现“幸福生活”的承诺变得格外引人关注。
对此,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彩票中奖者,既然有足够的金钱来改善自己的生活,那么为什么不将手头里的工作换一份,或者不再辛苦工作,而把多余的时间用来陪伴亲人呢?为什么不去做有益身心的户外运动,而不是在酒店消费高级餐食,或在顶级商场大肆购物,或是赌博、嫖娼、买珠宝、赛车、投资旅游项目,享受奢华的刺激呢?事实上,在众多的彩票中奖者不幸“病倒”、“猝死”实例中,最终没能在正常生活状态中享受财富比例相当高。他们要么巨额投入在房产、酒店等“休闲娱乐”设施上,却经营失利,要么因染上不良生活习惯而花钱如流水,要么因遭遇诈骗而人财两空,等等。而他们原本可以利用这些巨额财富改善的不仅是自身的生活质量,还有周边亲人乃至整个社会的状态。
诚然,彩票销售的前提是能吸引人们购买,这就需要将中奖数字编得特别大,才能引起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如此一来,彩票具有极大不确定性的特征也就不可避免了。
然而,对于公众热情参与彩票的理由,除了概率意义上的“搏一搏”心态,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基于“做善事”的期待。从法理上说,赠予对象可以设定为“所有的人”,即“贫富贵贱皆可行”。从实践情况看,不少彩民在购彩时,会将部分彩票金额捐赠给“希望工程”、“爱心基金会”等公益性组织,做一件“不求回报”的慈善事业——这是令人感念的地方。人们期待,靠捐赠赚钱、通过彩票实现“全民慈善”的理想景象能早日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