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圆月份是几月?
农历的月亮,每个月都是十五或十六圆一次,初一和十五都算正圆(新月) 农历一年有354或355天,其中15个农历月,每个农历月有29.5306天;闰月时多5天; 今年就是闰六月,所以中伏时间长达20天呢!
在月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作用会使月球产生斜向运动,导致月球距离地球时远时近。当月球距离地球最近、地球表面用户看到的月亮最大最圆时,往往也是满月出现在天空正中的时候——这一现象被称为“朔望”。反之,当月亮远离地球时,地球表面的用户在凌晨能看到月亮逐渐达到“凸”的形状,直到太阳升起,这种现象俗称“新月”。 在一个“朔望”周期里,月亮运行的路程远远大于地球直径的距离,在“朔望”时期,月亮与地球间的引力作用使得月球发生斜向运动的距离达到7.3万公里以上。对于身处北半球的中国大陆而言,农历月末的圆月总是“勾着”北方夜空。而到了月初,满月又“挪”到了南方地平线附近。
一年之中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7个,包括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和12月,每一个月都有31天。小月有4个,分别是4月、6月、9月和11月,每1个都是30天。而2月却比较特殊,平年时只有28天,而闰年时有29天。
“圆月”其实是个谐音字,其实我们应该知道是什么意思了,那就是“闰月”。
闰月,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一个朔望月大约是29.5天,农历是以月为基础的,所以相较于公历,农历的日期和季节会出现偏差,为了协调阴历与阳历之间的关系,于是便采用了加入闰月的方式。农历是以十二个次月初一到下一个月初一的长度为1个农历月,大致以回归年(365。2422日)的长度,19个回归年中加入7个闰月,于是平均年的长度为365。2467日,和回归年非常接近。置入闰月的规则按照竹节月(二十四节气)进行,农历以每个次月朔望月的初一,到下一个初一的间隔计算,安排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使农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朔望月的平均周期是29。5306日。这样就出现了大小月的安排。
可见在中国的农历中,某些月份会有一个“小兄弟”陪着,那就是闰月。而闰几月,并不是随便说的。它是按照传统农历置闰方法来安排的,所谓的“闰月年”29回出13次。
一般情况下:农历“闰月年”是指农历中有闰月的年份,如2013年和2020年都是农历“闰月年”,2013年为农历“闰四月”,2020年为农历“闰四月”,19个农历年中有7个农历“闰月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