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为什么能用三外援?
CBA不是NBA,CBA是一个开放性的联盟,CBA的球队想不想使用第三外援,完全取决于自己对阵容的需求和外援的表现。 举个例子:上赛季广东对北京的几场比赛,由于阿联受伤,杜锋指导为了应对双外援政策,被迫使用了第三外援,梅洛。当时梅洛的作用就是防守大外+内线的篮板球,因为北京双外援是有时间的限制,林书豪一个人不可能一直守在篮下,所以梅洛在防守端的作用还是十分明显的,几场比赛下来也没有过多的得分,完成任务,达到要求。
到了季后赛面对辽宁的时候又不得不使用第三外援,因为威姆斯状态十分不好,投篮失准,广东队的战术打不出来,如果不用梅洛,用布鲁克斯,那进攻空间会更窄,苏伟内线根本顶不住韩德君,若果使用双小外,威姆斯投篮依旧没有提升的话,那么面对辽篮高大的外线防守群,突破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毕竟马尚·布鲁克斯不是易建联,不会每场比赛都扛着广东队前进。最后广东险胜,晋级半决赛。
CBA联赛使用三外援政策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在2011-12赛季,篮协推出了限制外援的“3+1”和“4+1”政策,即所有CBA球队(北京队除外),均可以申请三外援资格,但需缴纳300万人民币的“特殊费用”给CBA联赛。这笔费用用以补偿联赛内购买力较弱,实力较差的俱乐部,从而保证CBA联赛的均衡性和观赏性,防止出现严重“偏科”和实力差距悬殊现象。
当时CBA大部分场馆的上座率并不高,俱乐部的广告和门票收入有限,所以导致很多球队入不敷出,出现亏损,不得不采用低门槛的三外援策略去保级。由于当时山西和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财力雄厚,北京队有邓华德和马布里压阵,所以只有处于经济欠发达的西南和东北地区的五支球队申请了三外援资格,他们分别是上海、山西、福建、天津和浙江,篮协最终同意了这5家俱乐部的申请报告。
之后随着CBA联盟越来越重视市场价值和品牌效益,随着央视和地方卫视等视频版权费不断增加和上涨,随着CBA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价值日渐提高,所以各家CBA俱乐部的整体财政拨款也出现大幅增长,三外援申请的数量开始逐年递减。在2013-14赛季只有5队申请三外援,2014-15赛季仅有4队同意申请,2015-16赛季只有深圳和四川两队同意申请三外援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