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拉普纳教了中国什么?
1985年施拉普纳执教中国男篮,他给中国篮球留下的宝贵财富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传切打法。这是施拉普纳长期执教德国男篮积累下来的精髓。没有好的基本功和团队协作精神,再好的战术也无法执行。因此从85年开始,国内逐渐流行起传切打法,并成为后来中国男篮立足的根本。
二是体能储备。施拉普纳是个非常注重体能的训练师,在他执教期间中国男篮的体能有了很大的提升。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是中国男篮体力最好的时期。94年世锦赛上对阿根廷一战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整个下半场中国队打得势如破竹,最后赢了20多分!此后虽然风格偏后卫,但中国队的内线实力一直很强(姚明时代例外),这与体能好有密切的关系。
三是纪律意识。施拉普纳是个非常有毅力的人,他对自己要求的自律在队员身上也有体现。94年世锦赛中国队穿白色队服,媒体记者觉得很好看,就让厂矿企业赞助了一套(因为颜色不同价格稍有区别,但都不贵)。但到了奥运会赛前集训,施拉普纳看到队员穿的球衣,觉得不统一影响士气,就自己出钱让厂家再做了两百套(当时两千块不算小数目)。 除了这三点,施拉普纳还对中国男篮的教练岗位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在世锦赛和奥运会上先后担任了中锋与大前锋,而这两项并不是他的强项。同时由于语言问题,他与球员们的沟通也需要助理教练帮助完成。这些经历使得后来的男篮主教练郭士强、阿的江等人受益匪浅。
希丁克、米卢、阿里.汉以及杜伊,他们和当年的施拉普纳,都只能被我们称之为外籍主教练,而不是国家队主教练。和施拉普纳当主教练差不多同时期,我们有高丰文,高丰文是国家队主教练,外籍的施拉普纳是他的助手,虽然在当时,很多人认为施拉普纳实际上是主教练,但从性质上分析,施拉普纳也只是一名义上的主教练而已。再有,希丁克、米卢和阿里.汉他们在中国执教,都是为了打进世界杯而受雇于中国足球,而施拉普纳是为了一届奥运会。如果把米卢称之为世界杯功勋教头,那施拉普纳岂不也要被称之为奥运会功勋教头?可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足球圈是只在乎世界杯的,所以在中国足球的字典里,施拉普纳永远也成不了功勋教头。
在当时,中国足球需要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预选赛有那么一次亮相,尽管那时的国家队,无论是软硬件条件,还是人员结构,都不具备打进国际重大比赛的可能,可为了让中国足球与世界足坛有更多的交流,中国足协还是想方设法搞来了一位外籍主教练--施拉普纳。尽管施拉普纳后来证明其实他并不适合中国,但他和克林斯曼一样,依然是一位在世界足坛闯荡多年、并具备显赫江湖地位的主教练。所以,当年施拉普纳所享有的待遇和受到的关注程度,远非后来那些外籍教练所能奢望的。
当年的中国足球虽然穷,球员的训练和工资待遇都不能和现在同日而语,但为了请施拉普纳和一批德国的教练团队,中国足协可是动用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把施拉普纳等人当成了上宾。可以这么说,施拉普纳才是中国足球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外籍主教练,是他拉开了中国职业足球聘请外籍主教练的序幕。当年,希丁克、米卢等人,可都没有这个资格抢施拉普纳的风头。
现在,请外籍主教练在中国足球界早已不是什么新奇事,无论是国字号队伍还是俱乐部球队,都把请洋帅当成了当然之事。现在,甚至于连执教国内俱乐部的外籍教练,都能够染指亚足联的年度最佳教练大奖。可是在二十多年前,当施拉普纳还是一个很新鲜的词时,当在中国请外籍教练尚属破天荒时,中国足坛所关注的,却是施拉普纳究竟为中国足球教了什么样的真经,而不是施拉普纳究竟给中国足球教了什么样的真经。因为,当年我们把施拉普纳来执教中国,当成了一种振兴中国足球的希望和寄托。
尽管当年施拉普纳没能够率领中国男足打进汉城奥运会,可他依然为中国男足、乃至整个中国足坛留下了非常丰富的足坛财富。首先,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中国正是从施拉普纳开始,才懂得并开始学习怎么去请外籍主教练。随后,无论是聘请外籍的国字号教练,还是聘请外籍的俱乐部教练,中国人都从施拉普纳开始积累起来的经验入手,学会了怎样去和外籍教练打交道和合作。其次,具体到足球专业领域,施拉普纳从带队训练开始,就给当时所有参与训练的教练、管理人员和球员上了一堂又一堂的非常生动的专业课,在技战术、体能、攻防转换以及训练理念和方法等多个方面,中国足坛的参与者从施拉普纳身上学到了许多以前从没有听说过的东西;再有,当年随施拉普纳来华,并在国字号队伍从事管理工作的德国足坛专业人士,也给中国足坛在足球管理方面,输送了新鲜的营养物质。再后来,无论是中国国字号队伍还是俱乐部参加海外拉练和集训,都少不了聘请专业的体能教练。而这些专业体能教练们的入门课,很多就是当年来自德国的施拉普纳团队所教会的。
施拉普纳来华执教,给中国带来的变化可不仅仅是专业性足球领域内的,他还给足坛人士上了一堂生动的文明课。要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中国,很多职业领域还缺乏一种现代的文明和礼貌,而且人们普遍存在着一个理念,那就是认为自己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是文明的始祖。在足球领域也是如此,很多圈内人觉得外国教官来给中国人当教练,简直是不可理喻,甚至于把这当成了一段丑陋的外交历史。
1988年,那是一个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还不甚发达的年代,在足球队这等需要铁腕的地方搞民主,搞不懂。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