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棒球协会分哪些?
从级别上说,中国的棒球协会实行的是“全国联盟”的架构(区别于足球、篮球等的“职业联赛+U17/18梯队”的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联赛和杯赛并行为主,高水平俱乐部组队参加低级别联赛,以锻炼队伍为主;中低水平的俱乐部组队参加较高级别的联赛,冲超保级。
在水平较低的地区,也有当地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建立棒球队参加地区联赛,这个联赛目前也是由中棒协举办的。 全国共有4个职业联赛 (1)中国棒球甲组联赛(20支球队参赛) 中国男子棒球甲级联赛是由原甲B联赛演变而来,自2003年改制至今,每年举行一次,每年的比赛时间是四月份到十月份。比赛分为常规赛和季后赛两个阶段,采用主客场制七局四胜决定胜负。本赛季共有20支队伍参赛,每个赛区前两名晋级季后赛。
(2)中国棒球乙组联赛(20支球队参赛) 中国男子棒球乙级联赛是由原甲C联赛演变而来,自2003年年举办至今,每年举行一次,每年的比赛时间是从四月到九月。比赛形式与甲等相同,采取主客场制七局四胜,每场比赛双方队员上场打满七局,四局结束后比分相同的继续打完第七局决出胜负。本年度乙级联赛有20支球队参赛,每个赛区前两名晋级季后赛。 \n(3)中国棒球青年联赛(15支球队参赛) 由中国棒球协会举办的青少年等级选手参加的业余性质的比赛,分列青年甲组和青年乙组,每年举行一次,比赛时间为每年五月份至九月份。根据参赛选手年龄划分,青年甲组为16-19岁,青年乙组为14-15岁。参赛选手须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业余选手,且无收入。
(4)中国棒球业余联赛(10支球队参赛) 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体育总会联合组建的代表本地区最高水平的棒球团队参加的联赛,每年一届,比赛时间为每年六月份到九月份。
中国棒球协会设有办公室、青少部、技术部和开发部等四个部门;分别负责行政、青少年、国际事务、技术培训以及市场、媒体、财务和赞助等相关工作。
办公室主管协会的行政工作,起草协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起草协会年度计划及总结,为协会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处理来文函件、协会财务、人事等工作。协助协会领导处理协会相关事宜。主管国内赛事及承办任务及相关赛事接待、宣传信息等有关方面的工作。协调与地方棒球协会的关系,主管中协网站、大众棒球等推广活动。
青少部主管青少年工作,承办青少年的集训、竞赛,选拔后备人才。负责规划中国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具体负责制定中国青少年棒球赛事计划和竞赛规程(全国U12,全国U15和全国U18),并负责组织与实施;负责协调各省、市、区的棒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负责制订全国青少年技术培训及教练员培训计划,并负责具体实施;负责制订并完善全国青少年棒球运动发展规划。
技术部主管技术培训、教练及裁判管理工作。主持制订中国棒球后备人才发展规划。负责全国教练员、裁判员的培训规划以及技术等级评定。组织国家级裁判的选调工作,负责国际裁判和国家一级裁判的申报和组织培训工作。负责裁判员(教练员)培训及组织工作,负责制订教练员(裁判员)培训计划,并负责具体实施。
负责选拔中国棒球优秀教练员,并选派参加国际教练员的培训班和各种国际交流活动。负责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注册及成绩(或等级)等的技术统计工作。负责中国棒球的对外交流工作。负责为“国家棒球队”提供训练和比赛服务以及后备人才的选拔。负责协调与各省市体育部门及各大学棒球队的关系。负责中国棒球协会加入相关国际机构的事务。负责承办“国家女子棒球队”的组建和管理工作。
开发部主管市场、媒体、财务和赞助等有关方面的工作。宣传中国棒球运动,开发中国棒球市场。负责中国棒球项目的市场开发工作。负责为各种赛事及训练计划确定市场开发计划和赞助计划。与“国际棒球联合会”、“亚洲棒球联合会”等国际机构进行市场开发合作。负责与媒体进行积极合作和开发。负责协会的固定资产和财务管理。完成协会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