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视体育吗?
非常之重视,但跟民众的实际生活质量相比,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咱们就事论事,从奥运会说起。奥运会上中国的夺金点主要是跳水、乒乓球、羽毛球、举重这些项目。为什么是这些项目呢?因为这些项目具有“中国特色”,有国家队在体制内的专业运动员在训练比赛;而且这些运动项目的参与人群也多,从少儿到成人都有,群众基础好。
为了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总局给乒乓球、羽毛球、举重队分别拨款1.5亿元(含4000万元外援)、1.3亿元和1亿元。 2009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计划指出,要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促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实行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加强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然而,随着北京申奥成功,奥运经济也成为热词。
关于大力发展奥运经济的提案受到了中央领导的亲自批示。国家发改委牵头,财政部、体育总局参加,组成联合课题组进行专项研究,并发布了《奥运经济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坚持市场运作原则,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形成多元投资主体,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一切向钱看! 在这种大环境下,原本属于公益性的体育开始被商业化,资本进入成为主流。以CBA为例,赛制改动、赞助商增加、央视转播等等都为联赛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联赛与外援工资帽、国内球员限薪挂钩,高水平运动员流失海外,青训建设落后于联赛发展都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回到原题,中国很重视体育,但也只重视竞技体育,也就是奥运冠军那些。对于大众体育、民间体育却不够重视。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日常健身、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强,即便是打篮球、踢足球这样的团体对抗性运动,也都是遵守规则,文明参赛。而中国老百姓,要么去健身房练练瑜伽,跑跑步,骑骑车,玩点球类运动,水平到了就去参加一些业余比赛;喜欢篮球、足球这些竞技性强的人群也不在少数,只是这些人多数会出国去参加各种俱乐部或者训练营,与美国NBA或者巴西橄榄球队交流,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