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走了弯路吗?
所谓“弯路”,其实是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经济发展中走的一些路的概括性描述——它们在某个时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另一个时期却产生了这样那样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显著,引起了广泛的担忧甚至焦虑。所谓的“弯路”实质上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的困惑与烦恼。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中,我国采取的是以市场为基础、政府为主导的改革路径(苏东国家的变革是以私有产权为导向的,因而道路截然相反);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和中国城镇企业的自由经营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同时这一制度安排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等问题;1992年以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的作用进一步被强化,同时经济中也出现了泡沫化和资产价格升高的问题;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和提高宏观经济运行的质量,国家采取了增加税收和行政成本、减少居民实际收入的政策,造成了2004—2005年居民收入增长停滞、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我们还面临环境污染、失业、收入公平和法律信仰缺失等现代性难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困境。我们是在试错中成长起来的,改革开放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一直在尝试各种方案以求促进经济的发展,然而无论我们走了什么样的路,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
如果说什么是“弯路”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的话,那么毫无疑问,现在困扰我们的很多问题正是我们过去走过的“弯路”。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如何纠正这些“弯路”已经成为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