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与龙有关吗?
关于龙的传说,可以说到处都有,甚至远至欧美。 据记载,在美国落基山脉的黑山岩中有一块长一点的岩石,形似龙,称为“巨龙山”(Dragon Mountain)。在加拿大也有一个类似的山峰被称为“龙柱峰”(Dragon's Tower)或“龙之脊”(Dragon's Back)。 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的冰川中,也有人发现过类似龙的化石和雕塑品。 那么这些是否证明世界上真有“龙”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世界各地有大量的“龙”的传说,说明“龙”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文化符号; 第二、所谓的“龙”其实包括很多种动物,而且是因为人们还没有弄清楚某些动物的变化规律,把一些不同种的动物归为一类而引起的。 我们先来说说第一点,为什么我说“龙”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文化符号呢?因为“龙”这种形象除了中国以外,在世界各地都是有出现的,并且被用来象征很多不同的民族或种族。例如:
1. 美国西南部的印第安人就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图腾----龙(the Spirit of the Dragon),这形象是一只半人半兽的怪物,身上有羽翼,长着牛的鼻子和尾巴。
2. 生活在太平洋中的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原本来自东南亚,不过他们在东南亚的起源地已被遗弃,原因是出现了人口爆炸,为了生存下去,他们只能乘着木筏向遥远的新西兰进发。而在出发时,他们带来了自己的图腾——龙,并赋予它一个新的名字“塔布(Tawhiri)”,这个新的名字同样也流行于整个波利尼西亚族,如新西兰、夏威夷等地。虽然龙的形象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不过他们的精神仍一直伴随着这些移民。
3. 新西兰南岛的土著民族毛利人也把自己的祖先所乘坐的船命名为“龙”号,不过这里所说的“龙”并不是一种真实的动物,而是指一种独木舟或小帆船。
第二点就比较好玩了,为什么说“龙”是一类被混淆了动物名称的集合体呢?因为这个“龙”字在古代汉语中指代的意思是“我”或者“我们”。举个例子:
1. “龙”字最早出现在西汉的司马相如的作品《大人赋》之中,原文是“青龙扶端拱”,这里的意思就是指皇帝。再例如唐朝韩愈的《祭鳄鱼文》中有“惟鳄在天子所在之地,虽龙若见,敢不为礼!”这句话中的“龙”同样也是指代皇帝本人。 古代的“龙”其实是第一个出现“龙”字的文言文作品,出自春秋时期的《礼记·檀弓下》,原文是“君召臣,不名,礼矣。且夫礼者,必加于君子,故曰‘朝觐’。臣既拜,君俯临。所谓‘不违其意’。然则君之所以为君,其礼必‘以臣诏君’,可不慎欤?君召臣,有名,非礼矣……是以‘臣下礼’。君问臣,谓之‘奏言’。臣以‘辞令’对,君以‘颜色’受。所谓‘无违其意’。然后知君子之礼,乃‘以义制事’。如是而已矣。”
2. 南宋朱熹注的解释更直接明了:“此章只是说为人君之尊,须是端方正直,有礼义。” 所以啊,古代那些传说中的龙其实有很多其实就是被人类误解了的某种动物或者是人类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