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申奥有谁共鸣?

董骁煊董骁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84年,我上小学六年级。那一年是改革开放的第三年 。记得那年的暑假特别短,学校里到处都是奥运的标语和口号。老师让我们每天中午看半小时的奥林匹克广播节目。那时中央电视台只有一个频道,每天的晚上播放一部电影。那天下午放学之后,全校的学生都聚集在操场上,老师给我们放录像带,画面上是许海峰举着枪瞄准,然后发射,射中靶心,弹孔中间写着一个大大的英文Olympic。全班同学欢呼雀跃。

那是中国人第一次在奥运会获奖牌,也是中国体育界开始崛起的一个标志。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时激动的心情。 我从小在北京一个普通中学长大,学校里来自天南地北的同学都有,大家因为同一个梦想聚在一起,那个梦想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每个学期开学的时候都要举行升旗仪式,每当这时操场上的国旗在晨风中飘扬,国歌嘹亮而起之时,我心中就油然而生一种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每次升旗时,我的目光总是落在护旗手那一栏,看着他们昂首挺胸,步伐整齐地走向旗杆,心中羡慕不已。于是,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后能像他们一样,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我已经大学毕业工作多年,正面临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是否出国深造)。那天夜里看到奥运火炬传递时,百感交集。我想,我这辈子恐怕没有机会亲身参与这样的盛事了,如果这次出国,也许此生再难回到这个城市。当晚我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放弃出国,留下来迎接北京奥运会。

从那天起,我开始全力投入到这个盛事之中。我加入了志愿者组织,负责翻译工作。我每天穿梭于各个赛场之间,亲眼目睹了奥运健儿们在赛场上的英姿,感受到了他们的激情与梦想。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也很幸运,能够置身于那么伟大的事业之中。

我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样的感受。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宴,更是一个展现国家实力和精神面貌的难得机遇。那些天,我常常想起小学时看到的那个录像,想到今天能够参与这样一场体育盛典,不由得热泪盈眶。

宗博宗博优质答主

10月15日,在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进入最后决定时机的关键时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王蒙在意大利米兰出席“中国现代作家作品展”期间表示,举办2008年奥运会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

王蒙说:“中国人对申办奥运会有极大热情和兴趣。不久前,全国政协的会议就涉及中国申办奥运的问题。我们这些作家对申办奥运会也十分关心,不少作家还亲自去过北京,看到了那里为申办奥运会所做的准备,我们都认为,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是具有竞争力的。”

王蒙列举了北京申办奥运会所具备的条件:人口众多;文化悠久;中国幅员辽阔,有众多的风景点可以作为奥运项目如帆船、自行车等的比赛场地;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王蒙说,中国是一个大国,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举办过奥运会。他指出,中国人申办奥林匹克运动会也是申办和体现人类和平、友谊和进步的理想。

王蒙最后说,申办奥运会不仅是北京的选择,是全国人民的选择,也是全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选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