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恐韩?

西梓恒西梓恒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75年8月,联合国召开“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会议”。这是现代史上第一个有关太空的国际大会。 韩国派出一个由23人组成的代表团参会。这被认为是一个“小国”的外交突破,也标志着韩国外交的展开。[6] 在会议上,南朝鲜代表李相玉出人意料地提出,各国应该停止对外层空间的探索,因为地球上已经有人类生存,不能再把地球以外的星体视为自然存在物。如果人类继续在外空探索,就会侵犯宇宙的神圣性。[7]

这个说法受到了其他成员国的批评,被贬损为“李氏神学”。但这一提案得到了美国的支持。美国当时正在研究如何禁止苏联研制的外空武器,也就顺水推舟支持了韩国这一提议。 最终,这项名为《国际空间条约》的公约得到了通过,并自1982年起生效。

根据该条约,各国宣布不对外空进行军事占领或控制,放弃对外空的领土主权要求;各缔约国承担义务,不将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投向太空,也不将其投入大气层;禁止任意发射对人类和环境构成威胁的核爆炸装置等。 有意思的是,尽管中韩都是儒家文化圈的国家,但却没有参与这项条约的签署工作。[8]

全智陇全智陇优质答主

中国恐韩症原因分析:

1、历史原因。从17世纪初到19世纪末,在长达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东北亚一直是清朝的势力范围。朝鲜作为清朝的附属国,深受中国影响,朝鲜王朝的开国国王李成桂也多次称臣明朝。即使后来日本帮助朝鲜成功完成明治维新,但在精神上依然无法挣脱中国儒家文化的桎梏。受儒家思想中“存天理、灭人欲”的影响,朝鲜人一直存在一种自卑和崇拜心理。他们虽然痛恨清政府的侵略与奴役,但一旦与中国发生冲突又会表现出一种“以大欺小”的姿态,这也是韩国在中国人眼中“小而狂”的根源所在。

2、文化隔阂。韩国原本是中国文化圈内的国家,受中华文化影响巨大,两国在文化上有极大的相似之处。然而,韩国在“脱华亲日”的过程中,刻意将自己和中国的文化进行切割,导致两国的文化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如韩国文字是结合汉语的拼音化文字(但并非完全拼音),而非表意文字;韩国人自称是檀君的后裔,而非黄帝后裔……。这些使韩国文化具有了一种似是而非、偷梁换柱的色彩,在国人的认知中潜伏了一层难以捉摸、阴险狡诈的色彩。而韩国人则对中国文化采取“全盘照收,照猫画虎”的态度,对其大肆山寨仿制并在世界进行推广。这种不对等的文化交流在引起中国民众反感和鄙视的同时,也在悄悄地削弱着中国文化的影响力。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3、经济差距。上个世纪90年代,韩国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到世纪之交的时候,已经成为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而中国还在1992年之前实行高度集权和计划经济体制,且在“苏东剧变”之后一度出现“穷则独善其身”的倾向,和韩国的经济差距在上世纪90年代达到了历史上最高峰。尤其是两国在科技和军事上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两国的综合国力。

4、政治影响。中韩两国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上有着根本的对立。韩国政界、军界、媒体、智库等势力深受美国和日本的思想影响,对中国的看法带有先天性的敌对性和蔑视性。尤其是那些以军人身份步入政坛的韩国前总统们,如卢泰愚、金汉基、全斗焕、朴槿惠、李明博、金武福等,他们把中国当作潜在“敌人”的态度,深深植根于韩国的普通民众心中,进而形成一种“对抗中国理所应当地处于优势”的错误认识。这种根深蒂固、潜藏在大众心理中的意识,成为“中国恐韩症”的天然温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