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拔河之乡在哪?

奚石奚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河北省秦皇岛市秦皇岛港区(原北戴河区),是中国拔河之乡。 这里的拔河比赛已经形成品牌活动,在每年的5月20日举行,今年已经是第三届“港城杯”全港职工拔河比赛了。 这次参赛的共有69个单位的87支队伍,近一千人参加。

比赛规定,年龄18至45周岁,体重不超过90公斤;45周岁以上、体重不超过100公斤。身高1.6米以上。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获得县级以上(含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运动员称号或优秀运动员证书; 参加过地级以上(含地级)机关、企事业单位运动会拔河比赛且成绩良好的; 在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报刊杂志发表过有关体育技术的论文,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人员。 本次比赛分团体和个人两个项目进行,采取淘汰制,直至决出个人前三名和团体第一名。比赛中,参赛选手们紧紧抓住手中布条,脸憋得通红,身体后仰,脚尖踮起,全身力气都用在手上;旁边的啦啦队热情高涨,助威声一浪高过一浪。

经过激烈角逐,市交通局代表队获团体一等奖,临港产业区代表队等二支队获得第二名,山海关区政府办代表队等三支队荣获第三名;张鑫等十名选手获个人前三等奖;李瑞雪等二十名同志获得优秀组织奖;刘静等三十名同志获得积极参与奖。 本次比赛的裁判长王凤英告诉记者,参加此次比赛的大部分选手都是工会会员,通过这样的赛事,既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又增强了企业凝聚力。

符妃升符妃升优质答主

2014年,经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审定,江西省宜春市被命名为“中国拔河之乡”,成为中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城市。近年来宜春每年组织大型拔河赛事10场次以上,经常参加拔河活动的人数接近10万人。

宜春拔河历史源远流长,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初期,宜春就以其发达的农业经济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而名扬天下,唐人胡钎有诗为证:“江上孤峰石,何人爱武威。有时迷钓艇,几日映柴扉。翠筱轻烟暝,红蕖晓露稀。故园遥断忆,相望泪沾衣”。唐人韩愈亦有诗云:“莫欺江外水,早晚到汀洲”。

如今,流传于宜春等地的古老拔河活动,就生动地印证了胡、韩二人的诗篇。

据当地拔河专家考证,宜春的拔河活动源于唐,盛于宋,明、清两代曾中断。20世纪50、60年代,宜春的拔河运动曾一度兴起,宜春农村的农民和城市的一些下岗职工以及教师、学生都有自发组织的拔河比赛活动,当时宜春各地乡镇、街道、居委会也常组织开展拔河比赛。

近年来,随着拔河运动的逐步推广,宜春市、县两级政府十分重视拔河运动的发展,加大了拔河运动经费的投入,每年组织开展多场拔河比赛和活动。

2007年4月,宜春市袁州区拔河俱乐部正式成立,这是全国第一家以政府为主导的拔河俱乐部,掀开了宜春拔河事业发展的崭新篇章。

2008年6月,袁州区拔河代表队代表宜春市和江西省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好运北京”国际拔河测试赛并荣获总成绩亚军,开创了宜春拔河项目在国内重大赛事中的先河。

2008年10月,宜春代表队又参加了在济南举行的中国第五届城市运动会拔河比赛,这也是拔河项目时隔50多年重返全国运动会舞台后首次亮相,宜春选手在高手如林的赛场上敢打敢拼,最终力压群雄,一举夺得城市组冠军,续写了江西拔河项目40多年来在全运会上永不沉沦的“冠军神话”。

2009年10月,通过中国城市拔河联谊会的评选确定,袁州区拔河俱乐部被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命名为“中国拔河训练基地”。

2010年5月,袁州区被拔河项目发源地河南省开封市授予“开封市永祥拉面杯”友好区旗。

2010年6月,袁州区获得首届全国拔河俱乐部邀请赛(山东青岛站)冠军。

2010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授予宜春市“中国拔河特色城市”称号,宜春拔河事业发展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文体品牌。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