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篮协几个主席?
两个,现任主席胡卫东,前任主席姚明 1954年,中华全国篮球协会成立,袁树珊被评为“优秀运动员”和“体育新人”,并担任协会秘书长; 1978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的邓小平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道路,同时成立了中国篮球协会,袁树珊被选为副主席,并兼任了山西省会长;后来他当选了国际篮联副主席,是当时中国体育界影响力最大的领导人之一; 在任职期间,为了改善我国篮球水平落后的状况,他从多方面着手进行改革— —培养年轻选手、建立职业联赛、选拔国手参加奥运会世锦赛等等。他还提出了“全面、快速、准确、顽强”的新一代篮球风格,并且大力推广三人制排球及沙滩排球运动。
九十年代初,中国男篮处于低谷时期,连续几届世锦赛和奥运会落选,球员士气低落,成绩惨不忍睹。此时袁树珊再次展现了他铁腕治军的领导风格,对国家队进行了大规模人员调整,同时推动职业联赛的发展,将部分俱乐部资产纳入国字号球队,使得中国篮球在短期内焕然一新,开始了崛起之路。
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篮球联赛也逐步走上了职业化的道路,但在这个过程中,行业监管不足、资本进入无序等多种问题不断出现。身为中国篮协主席的袁树珊对此深有体会,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说 “过去我们穷,没钱养一群孩子,现在条件好了,却没有人再去啃窝头了……” 2013年12月,袁树珊以个人名义捐赠给南京大学150万元人民币,设立“南京大学学生体育基金”。 他曾回忆自己的从运动员到政要的生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当运动员时。虽然那时条件很艰苦,但是大家的精神生活很丰富。”或许对于这位将一生都奉献给新中国篮球事业的老人来说,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