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是什么颜色?
这个嘛… 专业选手正手击球,一般是白色或者半透明色(因为会蘸水); 业余选手正手击球,一般是深色(比如黑色、深紫色、蓝色等);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区别呢? 因为专业的选手在比赛中,由于精力高度集中,又处于力量、速度的巅峰状态,往往不能控制击球的力度和旋转,导致很多球拍抽击过去的时候,力量过大过猛,把球抽飞了; 而用了很好的球拍和球线后,虽然可以更好地控制力量和旋转,但打出去的球又偏软,容易被对手猜到方向。 所以,为了便于区分,一般会把专业选手使用的球的颜色弄得明显浅一些——这样如果力量不足,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判断出来。
对于业余选手来说,因为没有太多机会使用好的球拍和球线,而且技术水平有限,往往难以控制力量的强弱和节奏。所以,经常是用力过度就把球打飞了,又或者拉出的球不够转而被对方轻易接住。为了让业余选手更好地练习和控制力度,以及让对方更容易分辨球的方向,所以需要把球的色号弄成深色一些的。 其实,我们小时候刚开始学打球的时候,用的球基本都是深色的,好像黑色,深绿色之类,而后来慢慢水平提高了,换了好球拍好球线,才逐渐开始用白色或透明的球。
国际比赛用球一般以白色或黄色为宜。但是,由于在比赛时,以白色的乒乓球飞行在白色的桌面上不利于观赛,尤其是不利于电视转播观看,所以,黄色的乒乓球越来越多地在正式比赛中使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改为橙色乒乓。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正式改变为使用大球(40毫米),颜色仍为橙色
其实制作乒乓球的材料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白色和桔红色的两个体系,前者主要是在硫黄做增白剂的树脂中进行压制,后者则是利用酚醛树脂与脲醛树脂混合后再加入颜料压制而成。我国长期以来一直生产白色乒乓球。
从1993年第42届世乒开始,将启用大球的规定提上了议事日程,与此同时,球的颜色问题也重新受到国际乒联的重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正式采用40毫米大球进行比赛,为区别于此前的38毫米小球,规定巴塞罗那奥运会乒乓球颜色为"明亮色的桔红"。
到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再次更换了颜色更为鲜艳明亮的"加亮色的桔红"球。1999年5月国际乒联技术委员会会议正式决定,从今年9月曼彻斯特世乒开始全部启用新的40毫米大球,颜色为"普通色的桔红"。在国际乒联2000年5月召开的最新一次委员会上,与会者就新球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认为目前使用的40毫米大球颜色过暗,建议在明年正式生效的新规则中将大球的颜色改为黄色。新规则将在2001年4月日本大阪的世界锦标赛上正式使用,如果这一建议能最终通过,那么在世乒赛上,我们就会看到更鲜艳的"大黄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