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属高危体育吗?
在职业拳击手的寿命统计中,运动员40岁之前死亡的主要原因不是拳击,而是交通事故;而在40岁之后,拳击手非意外死亡的机率反而大幅度提高——也就是说,职业生涯晚期的拳击手,死于拳击的几率反而是最高的。 但这不是说明拳击不高危或者很安全啊!
我们仔细看一下这个统计数据,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这些因拳击导致伤亡的个例,都是发生在职业生涯末期的拳师身上。我们假设一下,如果这些拳师在职业末年不再从事拳击运动了,不再进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不再聚集大量粉丝人群、不会受到媒体的关注……那么他们还会不会出现上述的情况呢? 很明显,答案是肯定不会再出现。
既然如此,我们又怎么好意思得出“拳击是一项低危险”的运动呢?这显然是非常矛盾的。 再进一步想想,是不是其实这些因拳击而伤亡的个例都有共性呢? 答案同样是肯定的——他们都是由于在拳击运动中受到了严重的外伤,而后因伤口的处理不当/不及时/不到位导致的。 如果他们能在赛场上好好处理自己的外伤,不让伤势恶化,又或者能及时休息治疗,是不是就能避免后面的悲剧发生呢? 我想肯定是能够做到的。 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确保运动员在赛场外也能做好伤病的预防和应对工作。
但问题是,大多数的竞技体育项目都是如此:赛场上激烈的对抗很容易造成身体损伤,而赛场下为了备战比赛进行的长期高强度训练和赛后的恢复计划又很有可能使伤病雪上加霜…… 很多职业体育项目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其高风险性也就成为了一项不争的事实。 比如说NBA的篮球运动员,平均身高体重都在增加,运动强度也大,受伤风险自然比普通人要高得多;冰球项目同样也是如此,虽然主要事故都出现在儿童和青少年阶段,但是一旦遭遇创伤,往往都比较严重——之前有加拿大高中生遭遇「冰刀门」事件,身体遭受严重伤害;前不久美国也有两个少年在练习冰球时发生了撞脸事故,情况危急。
任何一项竞技体育运动,要想说它完全无害于参赛人员的健康,那绝对是骗人的,哪怕是像乒乓球羽毛球这种看起来比较「温和」的项目也不例外。 ——因为人体生理结构就是这样决定的,只要进行高强度的肌肉收缩,就必然会导致肌纤维的损伤;只要有肌肉损伤,就可能需要修复,而修复的过程中必然会诱发新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