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欣赏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作为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教育的专业出身 认为应该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必须明确体育运动欣赏与体育运动的本质和特征;其次了解不同项目所具备的审美特点以及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再次是初步掌握体育运动欣赏的方法和步骤。
(一)体育与美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认为,美的本质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人类的社会实践是普遍联系的和不断发展的,因此“美”这一概念也必然是丰富多采而又具有时代特色的。
尽管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于“美”的见解会带有一定的差异性,但任何时代人们对“美”的认识却都是建立在一定现实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上升过程。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不可能创造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但是,在原始思维状态下,他们仍然会对大自然所表现出来的阴阳更替、昼夜交替、四季轮回等规律产生崇拜之情,并试图通过祭祀等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种对自然界的朴素辩证法认识正是人类早期美感的萌芽状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渐渐能够改变自然界的某些面貌,如修建农田水利设施、建造宫殿庙宇等等。与此同时,人们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也能更加真实地表达自身的情感和追求,如古代的青铜器、丝绸、竹简上的书法绘画,以及后来的摄影、电影、电视节目等。
不论是改造自然界还是创作艺术,其最终目的都是满足人的需求,即人类在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快乐感和成就感。正是因为人类具备这样的属性,所以才能创造美并通过欣赏美而得到精神上享受。 所以,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2)人具有主体性和创造性;(3)人的精神性和社会实践性决定了美感存在的可能性。
(二)运动项目与美学特征 如果说美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积极产物的话,那么体育运动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大众体育,都是在人文环境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发展而形成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去追溯不同体育运动项目所具有的审美特征。
1.竞技体育的审美特征 纵观体育发展史,竞技体育一直是最受关注的内容之一,因此关于竞技体育的审美特征也最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奥运会的举办一直代表着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同时奥运会取得的成果又最能直接反应一个民族文化水平的高下。正因如此,探讨竞技体育的审美特征对于开展学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有着重要意义。 美国著名教育家克莱尔说:“体育锻炼能给人带来愉悦,这种愉悦感是任何其他享受也无法比拟的。”的确,通过对不同时期奥运会上优秀运动员的照片对比,我们能够很直观地发现他们在参与竞技体育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2.大众体育的审美特征 在我国,人民群众在娱乐休闲时间参加大众体育活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虽然这些参与者大多不追求很高的技术水平,也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对他们进行指导,但是他们仍然能够在运动中体会到乐趣,并在乐趣中逐渐达到养生的目的。有研究者对国内某高校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80%以上的学生选择了篮球、足球等集体球类运动,60%的学生选择了跆拳道、散打等格斗技术。在我国大众体育的主要形式仍然是群体活动。这类活动的最大特点是参与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进步从而获得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运动成为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 尽管不同性别、年龄及身体状况的人在参与大众体育时所体现出的审美特征会有一定的差异,但我们仍能从总体上将这部分人的审美诉求归结为两点:一是强身健体,二是愉悦身心。
(三)欣赏方法与步骤 美是客观存在的,但它总是以具体的形式呈现在某一个具体的人面前。要真正感受到美并体验美感,就必须具备感知美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塑造的。对于大多数非专业人士来说,感知美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而体育运动就是最形象、也是最直接的媒介之一。
不过,仅仅感知到美还不够,还要充分领悟美的内涵,而在领悟美的本质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一定的主观因素影响。尽管如此,在掌握必要的方法和步骤的前提下,主体的主观因素终究会处于次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