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彩票中奖真的吗?
在世界彩票中奖金额排行榜上,美国独领风骚:中奖数额最高的50注中,22注出自美国的彩票机构;而在全球“彩民之王”中,美国人大获全胜。在很多中国人眼中,美国人的中奖率简直比中“举人”还高。事实上,美国人在买彩票上也“烧钱”无数。
美国买彩花费
排名世界第二
美国“彩票之王”不断诞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美国人“舍得”在彩票上多投资。调查显示,美国人去年在彩票上花费了780亿美元,约占全年收入的5%。相比很多收入不高的美国人而言,花在买彩票上的钱已经是一大笔投资。从总量上讲,尽管美国是仅次于中国的彩票销售大国,但人均购彩金额位居世界前列,每人每年花费359美元在彩票上,仅次于卢森堡。
尽管如此,美国很多穷人还是习惯一下班就去便利店买上几注乐透。48%的美国人认为,购买彩票是自己快速变富捷径,20%的受访男女计划把彩票当“退路”,以防失业之灾。此外,由于很多美国中奖者选择分批领取奖金,因此,在中国,一些彩民甚至已经把买国外彩票作为投资渠道。
买彩票不分贫富贵贱
中国人常说“暴发户心态”,美国很多大款也常常买上几千注彩票,把买彩票作为娱乐和打发时间的手段。2008年,一位亚利桑那州的富商甚至为购买彩票专门包下一家彩票销售点,只为独占该店的抽奖号,共花掉7万美元,而开奖后却最终没有中。
尽管如此,美国人也深谙投资的高收益伴随高风险的道理。虽然巨款买彩者不少,但大部分人会适可而止。大多数美国人只投入50至100美元购买一两个月的彩票。多数美国“彩民”的购买行为比较理性,每周购彩者只有6%,每月的也只有两成多,大多数人一般半年至一年才买一次彩票。
尽管经济状况的恶化令更多美国人“孤注一掷”,但贫富贵贱已经不再有差异。“彩票在美国已经成为一种消遣娱乐工具,不分什么贵贱,在买彩票这件小事上,大家都是平等的。”
中奖后最怕“过气”
对于那些彩票“中产阶级”(几万到几十万美元),不少人选择“悄然”离开故里,隐姓埋名。据估计,全美30%至50%的非大额获奖者会选择匿名,在他们看来,为了躲避麻烦,多花点钱也是值得的。而这种麻烦,既可能是亲戚朋友“投怀送抱”索要“分羹”,也可能是诈骗集团盯上“菜鸟”发横财。因此,中奖者常常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周围人。
美国彩票历史悠久。调查显示,美国人买彩票已经有270多年的历史,1744年,第一张现代意义的彩票在美国面世。早期,美国彩票的主要用途就是为当地基础设施和公共项目筹款。1776年,独立战争军饷一度陷入断流窘况,美国国父华盛顿甚至建议发行100万英镑的彩票以解“粮荒”。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各州纷纷允许发行彩票。1994年,俄亥俄州发行第一张强力球,并在之后15年席卷全美。不过,一些州还是对发行彩票“敬而远之”甚至直接禁止,如纽约、华盛顿特区、犹他、新罕布什尔等。
美国彩票制度
在美国,无论是联邦政府、州政府,还是市政府,都面临巨大的财政缺口,特别是中下层社会福利待遇,时常捉襟见肘。因此,在美国不少州,以乐透为典型代表、作为政府博彩主要形式的彩票,所取得的收益已成为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稳定来源。以北卡罗来纳州2004年为例,该州从所售彩票中留取的收益就达到了3.449亿美元。在这些收入中,44%作为该州教育拨款,其余则被用于支付彩票销售的行政管理费用以及填补预算赤字。
在美国,所有由政府发行销售的彩票,都是福利彩票,所有盈余归政府支配,用于公众事业,不得用作企业盈利。美国政府对发行销售彩票有着高度的组织管理,从法律上规范发行销售行为和收益归宿。
按照美国宪法规定,对于是否发行销售彩票的决定权在各州政府,由各州自行决定,但1992年国会通过的第26条宪法修正案禁止在州际之间买卖彩票,这一禁令确保了彩票仅限在发行州内实施,既避免了恶性的竞争,同时也为彩票业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
由专门彩票管理机构从事发行销售彩票的活动,各州都有自己的彩票管理机构。以北卡罗来纳州为例,其专门发行销售彩票的机构称为北卡罗来纳州彩票部,属于政府的一个行政部分,该局受北卡罗来纳州拨款委员会指导,负责发行销售彩票,监督彩票发行销售,管理彩票收益支出。
在美国,发行销售彩票是禁止私人和企业介入的政府垄断活动。美国彩票的运作非常单纯化,一切为了追求福利和公益的效果。同时,在管理上也采取了严格管理运作程序和防范措施,力求保证彩票的中奖概率不被人为改变和侵害,确保彩票收益全部进入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据美国国家彩票协会调查,从1964年至2001年,美国政府发行销售彩票的总销售量达到了1942.187亿美元,总收益达到了489.582亿美元,全部归政府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