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运怎么会在宜阳?
洛阳在历史上是十三朝古都,这里说的古都是指洛阳城,不是今天的洛阳城区(原名王城)。 隋炀帝杨广在位时,曾经开凿大运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隋唐两代都很重视洛阳的城建,唐代的洛阳更是空前辉煌,有四门九坊十六桥之称,号称“东都”。中唐以后,洛阳的政治地位逐渐下降,不过洛阳依然是河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宋代以后,开封成为河南的中心。但洛阳的地位并没有降太多,因为北宋的东京汴梁(开封)和金中都(北京),都是依据洛阳为蓝图设计的。元代的时候,洛阳属于山西行省,成了山西省的省会。明朝初期,恢复京府制,洛阳作为河南省会,地位再次上升,比之开封更为显赫。
到了清康熙年间,为了讨伐吴三桂等人在云南的叛乱,需要从河北的涿州附近调兵。由于运河淤塞,无法通行大型船只,朝廷就命令从洛阳以北的沁河里挖一条运河,南达河南焦作的武陟县,北到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的清漳河。这条运河史称“北运河”或“卫河”。
北运河的河道,大体就是今天洛阳市南北向的洛河与伊河之间的土地。 为了修筑这条河道,当时共动用了二十万民夫,昼夜不停,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完工。据估计,至少有上万人死于这一工程。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清末民初洛阳“八景”中的“北渡舟航”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