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用涩性面发球吗?
我见过的专业选手,除了早年的王涛、丁松等直板球员外,横板球员都是用纯胶海绵作为进攻型底板的。比如许昕的蝴蝶张怡宁的斯帝卡,都是这种配置。这类底板的好处是,可以打透,出球凶狠且有力量,拉弧圈时板子的形变程度较大所以摩擦也足够。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不容易控制,尤其是加转球不易拿捏,容易下网或出界。如果配合颗粒较大的海绵,那么控球能力就更差一些。
现在的一些年轻球员开始使用半套胶的海绵了,如海产刘炜、方博等使用的狂飙三+天极三,或者特制729+海产胶皮(类似以前的海鸥5号)。这种配法兼顾了进攻和稳定性,同时还能留一点旋转给对手,是比较全面的打法。但是用这种底板起下旋球会比较困难,不过现在横板选手的技战术不再像从前那样单一,各种打法层出不穷,有追求稳定的,也有主打进攻的,还有主打削球的……所以用什么底板并没有统一标准答案。还是看个人手感和爱好了!
乒乓球有橡胶海绵,分生胶(涩性面)和正胶反胶(滑性面)。生胶的打法和正反胶存在显著的差别。一般来说生胶不发下旋球。
生胶的基本性能有点像没有橡胶的海绵,有比较好的弹性。生胶的最大特征(和其它胶皮相比)就是不转。生胶的底板一般要比其他胶皮搭配的底板硬一些和薄一些。生胶的打法要扬长避短,就是用速度和落点控制对方。
生胶的球友在打球技术达到一定程度后,一般选择中硬度底板,以增加球的威胁。生胶比较适合右手握拍法中直拍近台快攻、横拍弧圈球打法的选手选用。由于生胶无旋转,所以击球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发挥击球速度的优势,击球要尽量在来球下降期进行,不要等到下降后期,以减少击球的时间。生胶进攻主要靠“硬发力”(即用前臂和上臂发力)和落点来破坏对手的站位,使之难以发力,同时注意用“软发力”(即小臂、手腕和手指)来借力回接对方的转球。生胶快攻时,球拍角度要稍前倾,击球的中上部,不要弹得太凶。
生胶打推挡时主要用在处理对方短球或上旋球。与横板反胶推挡相似,可以采用不发力或借力的方式击球,球拍角度也要稍前倾,击球的中上部,手臂和手腕以水平方向移动为主。生胶搓球时,应尽量选用横板打法中下蹲的搓球方法,在来球的下降期借助来球的旋转,向前下方移动击球的中下部,这样搓出去的球速度较慢,但下沉少转,易使对方抢攻落空,给己方创造进攻机会。生胶在对付转球时,主要采用推挡或摆短。摆短时,应在来球跳起的上升期,前臂向来球方向稍前引,借对方来球的上旋用力突然制动,同时用拇指和食指配合发力,大臂和腰同时转动,击球的中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