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球员出自哪里?
CBA现在球员绝大多数都是东北人,因为辽宁本钢和辽宁大学生队一直是培养新秀的基地。 以前还有新疆,成都等球队也培养过,但最近几年好像只有辽宁在培养新人了。
CBA现役球员籍贯TOP10 1.辽宁省(236名) 2.北京市(54名) 3.云南省(19名) 4.四川省(17名) 5.湖北省(17名) 6.甘肃省(13名) 7.内蒙古自治区(11名) 8.河南省(10名) 9.山东省(10名) 10.陕西省(10名) 11.吉林省(9名) 12.江苏省(9名)
13.安徽省(8名) 14.河北省(8名) 15.江西省(8名) 16.天津市(7名) 17.宁夏区(7名) 18.广西壮族自治区(7名)
19.浙江省(6名) 20.山西省(6名) 21.重庆市(6名) 22.海南省(6名)
23.黑龙江省(5名) 24.贵州省(5名) 2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名)
26.台湾省(5名) 27.香港特别行政区(4名) 28.澳门特别行政区(3名)
从数据上来看,北京、云南、四川、湖北、甘肃这五省份排在前五,而东北三省就占了近三成,可见东北篮球基础有多么强大。 在我小的时候,经常看辽宁篮球队的比赛,赵仁斌、刘相韬、郭士强这三位主教练带给我很多美好的记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曾经辽篮的主力前锋李晓勇是第一位正式效力于CBA外国籍球员,身高一米九五的他组织能力超强,帮助辽宁夺得CBA总冠军,还入选国家队,创下辽宁男篮多个历史纪录。
在中国篮球发展日益普及的今日,CBA本土球员也日益出现了“富矿”和“贫矿”之分。广东、辽宁、山东等省份,为CBA输送了大量优质球员,而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却始终缺少能够在CBA赛场呼风唤雨的球星,人才输出数量和质量都乏善可陈。本期《CBA地域解析》为您解读福建篮球为何难诞生大牌球星?
先天不足 地理位置导致人才匮乏
福建地理位置并不优越,四面环山,中间则是丘陵地和低洼地,这种地形也不利开展各项运动。福建的体育人才输送以体操等静力性项目和举重等力量性项目为主,水上和陆上项目少,这也是受到地理环境制约。纵观CBA联赛22年历史,在福建土生土长并为福建效力过的仅有7人,分别为刘俊斌、王文博、黄文龙、胡光、龚松林、赵泰隆和王哲林。
福建篮球缺乏底蕴 没有形成青训体系
福建在上个世纪初期曾流行起篮球运动,之后还曾组建过一个“福建队”,曾在全国比赛中取得过第五、第12名的成绩。1951年,福建省首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举行,篮球比赛福建代表队获得男、女两项冠军,1952年该队还获得华东青年大运会篮球冠军。这些虽然都显示了福建篮球的早期兴盛,但到了上世纪50年代中期,福建队被合并到上海队,而且福建省内也没有任何业余体校开展篮球,福建篮球人才便断层了近40年。1992年,福建在厦门开始重建福建省青年队,虽然此后福建男篮的成绩稳步提升,并于2002-03赛季重返CBA,但篮球底蕴不足和青训体系的缺失,还是阻碍了福建篮球的再度崛起,这便是为何福建难以诞生大牌球星的重要原因。
地方重视不持续 历史原因造成制约
福建从2002年建队打CBA,至今已经11个年头了,但是福建本土却依然没有涌现一批篮球明星。究其原因,和当地政府支持足球不支持篮球有着一定的关系。在福建,当地足球基础雄厚,足球发展的环境要优于篮球。
尽管如此,但福建篮球近几年还是呈现回暖迹象。2003年,福建地方篮协曾先后在泉州市的晋江、石狮、南安等地举办过多届“闽南大三通杯”篮球赛,该比赛吸引了数百名台、港、澳和东南亚地区的“闽南系”华侨子弟参加,此举让福建篮球的影响力增加不少。
而且目前福建省内的三所高等院校——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男女篮的水平,在中国大学生篮球赛中都位居前列,成为CUBA不可小视的力量。大学生篮球的人才井喷,也侧面反映出福建篮球在逐渐回暖,未来也会为CBA输送更多优秀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