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国踢球?
首先强调一点,中国足球的问题绝不是技战术水平或者球员个体能力问题! 中国足球目前所处的位置和层次,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底子太薄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任何一项体育运动要发展起来,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一是拥有足够的参与人口(基数);二是有过硬的顶级联赛做支撑。 只有足够大的用户基础,这项运动才能不断发展并形成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精神。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
举个简单的例子:英国足球的文化影响力无论在世界还是在国内都是数一数二的。这跟英格兰超级联赛强大的实力有直接关系——曼联、利物浦、切尔西等队在英超之外几乎没有对手。这种强大带给球迷的满足感是其他联赛无法比拟的。因此哪怕是在英国留学的普通学生都会想办法找一个俱乐部去注册踢球。 而反观国内,别说普通学生,就算是在京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能够经常去参加业余比赛的人都少之又少——不是参加不起,而是没时间!因为大家的业余时间都花在加班和打游戏上了…… 这是由我们的国情决定的。
中国的家长从小就会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辅导班,然而很少有球队会专门去招小孩子。这是因为足球是一项集体运动,需要在团队中培养合作精神和共同意识,而小孩的个人意识又很难得到很好的控制。所以小孩学足球要么就是随大流,很多小朋友跟着父母学羽毛球、乒乓球;要么就是被父母送到踢球相对靠谱一些的机构去学习,以增加身体素质为主。真正能接触到系统训练的孩子其实很少。
第一步:自身定位
现在中国足坛从顶级联赛到低级别联赛,再到中冠联赛,再到城市联赛都非常的活跃,基本形成了一个金字塔的结构。而每个级别的梯队建设也非常完善,这其实对于留洋的国足球员回到国内寻找工作是非常有利的。因为不管是从年龄上讲还是从技术上讲,都可以找到一些比较合适的地方。所以在签订合约之前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定位要特别的清晰。比如说你想继续自己的职业生涯,还是要开始选择退役,还是要以教练或者是以青少年培养的方式重新回来,或者是其他的从业方式,都要选择清楚,否则可能会影响到自己未来的使用。
第二步:签约工资
中国足坛由于职业化的时间晚,很多的管理规范也一直都在向国外学习,现在合同签订的规范化做的还是特别的好的。所以很多条款在合同中都有体现,包括自己的转会费,基本的工资,还有相关的激励政策,比如出场费,绩效奖金等,都需要双方来进行明确的协商。同时还要涉及到合同的年限和违约金条款。因为在国外很多球员的薪资是比较优厚的,而来到中国足坛之后工资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跳水。所以在这个方面,还是要双方经过磋商之后,找到一个比较有性价的薪资空间,这样才能找到双赢。
第三步:宣传政策
现在中国非常重视文化宣传,对于留洋回国的国脚来说,很多的省市或者俱乐部是非常愿意花重金来打造他们的明星效应的。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也要考虑是否要使用这个部分的条款,现在很多的留洋回国的国脚都是被一些大城市的俱乐部或者是财大气粗的中超俱乐部给签约的。而地方的球队在这一方面没有一个绝对的优势,因为要受到本地球迷对于本土化,和血统化的一些因素限制,所以可能签约的地方会比较多的体现在一些主流的俱乐部,而不太会考虑到一些保级或者是中甲中乙的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