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去过迈阿密吗?
谢邀,本人在迈阿密大学读本科,研究生也在这里上,中国来的留学生还是蛮多的,我认识的有清华的,中财的,南大(南京)的,西财的等,应该说中国学生还是挺容易认出来的,因为长相和气质都跟本地学生不一样。。。
关于留学生活体验可以看我写的专栏 ---- 在美利坚混吃等死的日子 关于对中国留学生的印象,其实美国本地人跟中国人一样多的是“你们怎么这么幸运”或者“你怎么这么有钱来美国读书”这两种看法,当然也会有种族主义歧视的人存在,但是总体来说没有白人至上主义的那种压迫感,毕竟是美国最开放的城市之一。
另外由于中国人在美国普遍比较勤奋而且耐得住寂寞(与本土美国人相比),很多中国留学生都是一个人居住,每天埋头看书/写作业,也很少出去high,因此会被误认为不是来学习的,而是来赚钱的(虽然确实很多中国学生来美国是拿奖学金的,但是很多人为了省钱也是一人住着大house天天homemaker啊!)。所以会听到一些风言风语说中国学生如何如何,说实话我们也是很无奈,因为我们本来是很安静的一群人啊╮( ̄▽ ̄)╭ 中国学生在迈阿密的高校里通常都会自己组成一个中国的圈子,相互之间能聊到一起去。比如南加大就有传说中的“南山书院”(我是校友哈哈别打我),哈佛也有hahci(哈佛大学中国学生会),而迈阿密就有MGC(迈阿密华人学生联合会)。所以在中国留学生圈子的存在感还是满满的~
迈阿密是坐落在一片湿地上的城市,1936年底,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来此视察防务时,曾风趣地对迈阿密市民说:“你们这座迈阿密港恐怕是全国最小的军港吧!”在众多大都市争辉的美国,迈阿密确实算不上“老大哥”。然而,近半个世纪来,特别是近年来,迈阿密无论是在全美,还是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日益增大,声望越来越高,地位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独特了。
迈阿密这个“小阿猫”,能够如此后来居上,后来者又居上,跃入世界大都会的虎林,它靠的是一个“秀”字。
迈阿密人深知自己地理和历史发展的局限,不可能再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于是就从自然资源的人文开发上找出路。他们从佛罗里达半岛南端天然“温室”、终年温暖如春、一年半暖季的独特资源和白种、黑种、西班牙种人并存的人文条件出发,打出这样四张“秀”牌:
第一张牌是打出“阳光之城”、“绿色之都”的牌子,大力加强园林和市政工程的建设、开发和经营,用鲜花绿草、林阴大路、草坪花园来衬托蓝天白云、明媚阳光、旖旎水光,从而使全城充满了诗情画意。
第二张牌是发展旅游业。他们把海滨休闲、海上运动、海上观看虎鲨猎食、潜水到海底观光、到“鳄鱼湖”观鳄鱼、到“猴子山”观“猴林”、“虎穴”,到种植园、亚热带植物园、动物园、热带海洋水族馆游览和观看到各种演出、各种娱乐、各种商店等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庞大的、功能齐全的综合性旅游基地。
第三张牌是发展国际通商。因为南佛罗里达半岛陆路北端与美国本土相连,同时与加勒比海诸岛国家和中南美国家水路相接或相距较近,特别是古巴离此仅145公里,所以地理条件特别优越。由于迈阿密本身具备各种通商的优势,故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国际集团、全球企业来到此地开业办厂,使它成了美国通向加勒比海及中南美洲的经济桥头堡,美国的“西属领地”、“小拉丁美洲”,以致获得了“佛罗里达的纽约”、“加勒比海的芝家哥”、美国“第二首都”等美誉。现在迈阿密已有跨国公司近5000家,常驻非美企业代表有6000多名,美国和拉美67个国家在迈阿密有3000个海空联系航站,它成了美国与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地区海运航线最多的城市,美国最大香蕉进口和第二大蔗糖进口港,美国继纽约、洛杉矶之后的第三大国际贸易中心。
第四张牌是发展高等教育。迈阿密现有7所大学、30多所职业技术学校和一些科研机构(其中包括3个国家级实验室),教育科研能力较强,如佛罗里达国际大学成为佛罗里达大学系统四大校区之。佛罗里达贝萨康斯分校、巴克迈斯特尔大学的国际商务和法学院,为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推动迈阿密地区进一步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