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个省摔跤?
我小时候生活在内蒙东部,那里流行的是蒙古式摔跤(和蒙古族的摔跤不一样),两个人用腰腹力量角力,带有擒拿的味道 ,规则很多,有直接赢的比赛方式还有淘汰比赛的方式。我的技术是当时最火的"粘鞋"因为能抓鞋子所以比较厉害,其实这种方式容易受伤,而且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很不公平因为我可以抓住鞋子然后突然发力把对方举过头顶然后摔出去这样只要我不脱手对方就没办法,而对方只能用力蹬我小腿,很容易受伤。
后来我到了内蒙古的首府呼和浩特,发现那里的摔跤运动已经接近了俄罗斯式的摔跤,两个人穿摔跤服戴摔跤帽,先踩脚再推人,比较干净利索,后来我知道这就是蒙古摔跤改良后的形式。那时候呼和浩特好多单位组织业余体校经常举办市级级别的摔跤比赛,我看过几次,运动员都训练有素非常有技巧性,不是简单的蛮劲(我是武术爱好者因此认识一些体育老师经常偷师学艺哈哈)例如翻跟头摔、大背跨、插肘摔等等非常实用且好看。
再后来我去了西藏,在西藏那几年接触最多的民间竞技项目就是拳击和摔跤,在拉萨和一些地级市都会有拳坛,每年举行市县级级别拳击赛,参赛选手多为青壮年,也有少数青少年参赛。虽然参赛选手水平各有高低但是观众热情非常高。
中国的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摔跤就是蒙古族传统的体育活动之一。每逢节日盛会举行那达慕大会,都有成群的摔跤手,身着宽大的摔跤衣----杜力格尔,腰扎数丈长的红绿彩带,脖子上佩带项圈,脚蹬高腰皮靴,两两上场较量。
在内蒙古,从牧区到城镇,从小孩到老人,几乎都懂得怎样摔跤和怎样欣赏摔跤,许多人家把孩子送到体育运动学校学摔跤,有的家庭还自办“跤房”,父子、兄弟、爷孙几代都是摔跤手。
蒙古式摔跤有自己独特的规则和场院,场院是草坪上一块平整的地,正中央插上一根一丈左右的木柱,一旁竖起一排小木桩。摔跤开始时,由有经验的歌手为每个进场的摔跤手唱一 段“乌力格尔”(蒙古乐曲),介绍他的门第、经历、战绩,唱到高潮时,全场为他助阵呐喊,这时,他登上中心木柱,绕柱走一圈,然后跳下木柱,摘下小木桩,向观众示意,等待“对号入座”。谁战胜最后一个人,谁就是冠军,冠军在全场观众的欢呼声中跳上中心木柱,绕柱走两圈,然后拔下木柱,向观众示意,大会宣告结束。蒙古式摔跤手必须穿特制的“昭德格”。衣服四边镶有铜钉,领口、袖口、下摆扎有红、黄、绿等各色的丝穗子,以装饰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