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胆没了还是?

暴惠怡暴惠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不是没胆,而是没有像西方那种“敢于冒险”的胆,或者说缺乏“冒险精神”。 什么是“冒险精神”呢?就是你敢为了目标去承担风险、承担代价。 西方人很注重培养孩子的“冒险精神”。比如在美国,小学二年级就会设置P.E(体育)课程,目的是让孩子不怕累、不怕痛、不怕挫折,教会孩子如何勇敢地去尝试、如何去挑战自己、如何克服自己的恐惧。而我国直到高中才开设生物、地理、物理等自然科学课,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孩子对自然的好奇心,可惜效果并不佳——我们太强调课堂知识的系统性,而西方则更强调在探索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再比如,国内的孩子学习乐器通常都是家长主动选择的结果,孩子并没有太多自我选择的余地;但美国孩子的乐器则是他们自己想学才学的,如果最后孩子坚持不下去,放弃了,那也是他/她自己的选择和决定,父母不会强迫。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能够更好地坚持下去,而且也会更有兴趣、有热情地去学习和演奏。而我们则往往因为最初的热情而盲目购买昂贵的乐器、报个班让小孩子去学,结果因为孩子半途而废、无法坚持而导致一切白费。这就是缺乏“冒险精神”——你不敢做有风险的决策,也不敢为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承担责任。

我并不是说这种“冒险精神”好,也不是说一种循规蹈矩的生活就坏。我只不过认为我们社会现在过于强调安全、稳定和生活质量,所以缺乏了向自己挑战的勇气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就像这次新冠肺炎,一开始我们国家就是全力控制,尽量减少损失,因此采取了一种最安全的措施——封城。但这确实是最安全的方式吗?我认为未必如此,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才换来现在的局面,如果能够以生命为代价换取早发现早治疗,我相信我们的损失肯定会更小。这其实就是缺乏“冒险精神”——我们不敢去尝试另一种可能,因为我们不知道它会发生什么。

高铭仁高铭仁优质答主

胆囊癌是一种发病比较少见但非常凶险的疾病。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胆囊癌的恶性程度是属最高的,病发率在胆道系统疾病中虽然不到10%,但是因为早期无症状、手术难度大、术后易转移,所以病死率极高,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5%。

临床上大多数胆囊癌患者早期无症状,或仅有上腹部不适、腹痛、腹胀等一般消化系统症状,而这些症状常常与胆囊炎相似,因此常常引起患者的忽视,错过了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时机。

腹痛、黄疸和上腹部包块是胆囊癌中晚期比较典型的症状,一旦出现往往提示疾病已经进展到晚期。因此,提高胆囊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是提高胆囊癌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的关键。而要早期发现胆囊癌,首先需要对胆囊癌的高危人群有所了解,及早进行相关的检查和筛查。

胆囊结石尤其是1cm以上单发的不可移动的结石病史大于10年的胆囊炎和胆囊结石患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以及年龄超过70岁的老年人,都是胆囊癌的高危人群。对于这些人群,需要定期复查腹部B超、CEA和CA199等肿瘤标志物。

如果反复发作急性胆囊炎,为了预防胆囊癌变的发生,即使是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建议都应积极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因为胆囊结石,特别是大结石,可以长期慢性刺激胆囊黏膜,促发炎症,引发胆囊癌发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