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巴高原训练?
中国体育总局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在2013年4月签署《关于合作建设国家高原体育科研基地的协议》,在北京召开的国家高原体育中心奠基仪式。 这一协议的签订,意味着北京将新建一座国家级体育中心——国家高原体育研究所及附属设施,建成后主要进行高原体育的研究、开发、训练及竞赛等工作。 而这座新建成的地标性建筑,将会成为我国首个高海拔(海拔高度约为3100米)、综合性的体育运动中心和国家队训练基地,对于提升国家竞技体育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据相关人士介绍,此次建设的国家高原体育科学研究中心总建筑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由训练馆、场馆、综合楼以及配套停车场等建筑物组成。
其中,训练馆主要包括力量房、游泳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体操馆、摔跤馆、拳击馆、格斗室等相关训练场地;场馆主要指能容纳8000人的综合性体育馆;而综合楼则包含会议厅、展览厅、接待厅、办公室等相关功能区域。 新落成的这座体育综合体除了开展一般性体育运动项目外,还有一个特殊的使命:作为训练基地,将来可为运动员提供适应低氧环境,以提升体能和运动成绩。 目前进入备战冬奥会的冰球国家队已经入驻这座综合体先行开始训练,即将在这里展开训练的雪车、雪橇国家队也已开始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据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李颖川介绍,这里未来不但能为冬奥会备战工作发挥作用,而且可以为群众参与冰雪运动提供便利条件“通过营造接近北欧的高纬度气候条件,这里可以举办各种冰雪赛事,推动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 未来我们不仅能在北京冬季奥运会见到这些运动员的身影,他们创造的成绩也会载入奥运史册!
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是国家体育总局确定的全国三大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之一(昆明、成都和多巴) ,是国家体育总局和青海省政府共同出资建设。2012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 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等。
多巴距离青海省会西宁市26公里,距格尔木580余公里,海拔2356米,年平均气温7.6度,夏季最高温度23度,年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以上。这里雨季和风沙期短,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气压低、含氧量少、紫外线强,适宜开展中长跑、游泳、自行车、足球、赛艇、皮划艇等项目的高原夏训。
多巴基地作为国家高原体育科研训练基地,承担我国运动员高原训练及科研任务,具备承担大型全国综合运动会和单项国际大型比赛赛事能力。是运动训练、体育科研、体育教育和体育产业开发融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现代化体育基地,为国际、国内运动员提供食宿及训练比赛,每年接待50余支国省市队进行高原集训。
多巴基地由水上综合训练馆、游泳跳水馆、射箭馆、足球馆、沙滩排球场、攀岩场、网球场、力量训练馆、民族体育训练场、运动员公寓、运动员餐厅、综合服务楼等20余座场馆设施组成。
基地占地7162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运动员公寓10.5万平方米,共有30栋,4498个床位(其中四人及四人以下房间1030间,3150个床位、六人间271间、1626个床位),公寓餐厅可容纳1400人同时就餐。
国际交流中心(综合服务楼)370多间住房,6个大小型餐厅。
现有18个足球场地,其中专业训练场地11个,比赛场地1个,五人制足球场地6个2个灯光五人制足球场地;4支草坪沙滩排球场;6块红土网球场和3块人造草皮网球场;3个攀岩场地;3条塑胶跑道;3幢力量训练馆;2幢羽毛球、乒乓球训练馆;1幢综合球类训练馆;1幢射箭馆;40条的训练用泳池、4条400米的标准泳道的游泳跳水馆;4条划皮艇的标准赛道和4条划赛艇的标准赛道的水上综合训练馆。
多巴基地是全国最壮观,功能最齐全,设施最完善,环境最优美的体育训练基地,可满足2000名教练员、运动员进行夏训。基地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依山傍水,空气清新, 是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理想场所,是开展航空及户外运动、影视创作、观光、健身、休闲、度假、会议等的最佳地点。
多巴基地将依托高原地势、气候等多方面条件,结合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训练与旅游、运动与养生的复合性和互补性,努力把多巴打造成全国一流、西南地区著名、青海省最大的体育文化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