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喜欢乒乓球?
作为一个把小球运动(指乒乓球、台球等)当棋类游戏下的国人,我小时候也曾经思考过类似的问题——为何日本那么喜欢乒乓球? 思考的结果是“日本土地狭小,导致体育项目的选择有限”。 先说说为什么日本的体育项目这么少。
第一,日本人是非常注重时间成本的,为了节省时间成本,他们只能将那些对硬件要求较高,同时普及性也不够好的体育运动给淘汰掉(比如美式足球与橄榄球,棒球等)。
第二,日本是一个高度文明礼仪的岛国,因此他们也很容易放弃像篮球、足球这些需要大量身体对抗的运动而去选择乒乓球、台球或是羽毛球这样相对“干净”点的运动。 第三,我们必须要考虑到日本是个老龄化严重的国家这一现实,从劳动力人口来看,1973年日本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例达85.2%而到2016年这个数值下降至64.9%。这意味着在相同的时间投入下,日本能够用于参与体育活动的体力资源其实是大幅度下滑的。
基于上述原因,日本只能选择那些不需要太多体力且易于开展的项目去进行开展,显然小球类的运动就非常符合这种需求了。 不过,在我看来,现在日本年轻人其实已经开始更多地参与足球、篮球等集体项目,只是像乒乓球这样的运动依旧深受欢迎罢了。
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日本战后百废待兴之时,人们希望通过发展体育运动,提升民族自信。在体育人才短缺难以在田径、游泳等项目上出成绩的现实情况下,就将目光瞄向了技术型的体育项目上,而乒乓球恰是其中之一。由于日本的民族心理、文化取向和思维习惯偏向于内敛型,因而有利于其在需要精巧缜密技巧的乒乓球运动上有突出表现。
从乒乓球运动的内部规律来看,日本乒乓球队非常善于总结先进的训练方法。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日本的教练员敏锐地发现了先进技术和落后技术之间的差别,将日本队当时流行的握拍方法改为横握拍法,并模仿中国运动员采用直握拍法的方式,把日本队的削球手改为攻球手,加强了进攻的能力,并且模仿国外先进的训练方法,在练习中增设了“抢攻练习”“全用下旋球的练习”,在实战中增设一落一攻的单循环对抗赛,使攻球的速度和力量都得到了明显的加强,攻球手实力增强,使日本队的攻削结合战术发挥得十分出色。
从训练体制的角度来看,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政校团协”四位一体的训练体制,即政府、学校、俱乐部以及协会共同组成的管理体制。该体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运动员的训练量,为日本源源不断地为国家队输送高水平运动员,为日本乒乓球的长盛不衰提供了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