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营救怎么做?
进入21世纪以后,航天技术的进步会使这项设想逐渐变为现实。
用航天飞机营救,是在航天技术发展初期的一些设想中提出过的一种方案。由于航天飞机要在地球大气层内度40%的轨道运行时间,且自身携带的燃料也不多,即使不带任何有效载荷的“空车”,也仅够运行一周的需要。要它去救援返回舱,在目前技术上还不现实。不过,随着返回式航天器的性能不断提高,在21世纪初也可能利用先进的返回式航天器去营救返回舱。
用和平号航天空间站,这个方案的设想是在和平号航天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上设置一个返回舱的回收点,当返回舱在预定区上空无法自行返回时,便可从和平号航天空间站上派航天员去营救。
这一方案对目前的返回式航天器不适用。因为和平号航天空间站距离地面平均高度约400千米,若一个返回舱在此高度上无法返回,在目前尚不可从地面发射一艘新的宇宙飞船去和平号空间站,然后由空间站派航天员去营救。此外,目前的返回舱也无法与空间站进行有效对接。再就是和平号航天空间站的寿命预计到近期就会结束,这个方案也将失去实施的机会和意义。
用小型航天器营救,是最有实现可能的营救方案。其基本思路是利用微型电脑、集成化航天器技术和遥感遥测等技术,制成一个自备推进系统和返回着陆系统的营救飞船或营救卫星。营救卫星可在地面遥控下,自动进入返回舱的运行轨道,用遥控机械手抓牢返回舱,然后返回返回舱应着陆区域。从目前和未来5一10年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这个营救的方案完全有实现的可能。
从长远来看,如能向国外某些火箭专家设想的那样,在发射返回舱的同一轨道上建成一个小型卫星工作站,那么,这个工作站就可实现永久性地、多方面的、全方位地对太空中的其他航天器进行维修和营救行动,那时返回舱在运行轨道上出现无法自行返回地球的故障,维修站将承担起对返回舱的营救义务。